翡翠的物理特性与鉴定方法
一、翡翠的基本物理特性
翡翠是一种硬玉,其化学成分为硅酸盐矿物。以下是其核心物理特性:
密度 | 3.03-3.25 g/cm³ |
莫氏硬度 | 6.5-7 |
折射率 | 1.64-1.66(钠钙型) |
二、翡翠形成与产状
翡翠主要形成于地壳中高温高压环境,其形成过程包含以下阶段:
- 变质作用阶段(岩浆接触变质)
- 结晶沉淀阶段(矿物颗粒生长)
- 后生作用阶段(包裹体形成)
三、科学鉴定方法
1. 显微镜观察法
使用10倍以上放大镜观察以下特征:
- 纤维交织结构(强回弹性)
- 裂隙与杂质分布
- 解理面特征(无解理)
2. 光学测试法
通过折射仪检测:
- 钠钙型折射率(1.64-1.66)
- 二向异性光性效应
四、常见优化处理
根据《珠宝玉石鉴定》(GB/T 16573-2014)标准,需注意:
- 注胶处理(强光下观察内部气泡)
- 充填处理(折射率差异检测)
- 烧处理(颜色稳定性测试)
五、科学保养建议
日常维护需避免:
- 高温环境(超过60℃)
- 化学试剂(含油脂、酸性物质)
- 剧烈撞击(莫氏硬度虽高但脆性大)
参考文献: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,《翡翠鉴定技术规范》,2019